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
中共中央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:大力发展新型储能!

10月28日,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“建议”)正式发布。

《建议》提出,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,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,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,建设能源强国。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,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,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。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,推进煤电改造升级和散煤替代。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,科学布局抽水蓄能,大力发展新型储能,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。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,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。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和价格机制。

与“十四五”规划相比,此次建议突出了新能源供给比重的持续提高,并首次明确要“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”,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成为重中之重。这份引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,已经为储能行业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。

新时期能源体系:储能成为关键支撑

《建议》指出,新时期的能源体系建设将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、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、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。这一转向对储能行业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
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表示:“进入‘十五五’时期,应对气候变化凸显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的重要性,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进一步加速能源供应链的重构进程。”

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透露,到“十五五”末,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。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立立指出,在电源侧,过去作为主力电源的火电将转型为调节性电源,更多需要依靠新能源供电。

《建议》明确提出“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,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”。这一表述首次将风、光、水、核四种清洁能源并列,凸显了它们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平等地位。

随着新能源装机的持续增长,电力消纳问题日益凸显。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9月底,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.2亿千瓦,同比增长17.5%。其中,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.3亿千瓦,同比增长45.7%,风电装机容量5.8亿千瓦,同比增长21.3%,较“十三五”末实现翻倍增长。

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,《建议》将“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”作为关键路径,并明确提出“科学布局抽水蓄能,大力发展新型储能,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”。

风光水储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整合模式,通过将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相结合,正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方向。

市场化机制: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

根据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印发的《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2025-2027年三年内全国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千瓦。到2027年,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.8亿千瓦以上,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。

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,2025年1-9月,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32.49GW/87.35GWh,同比增长36%(功率)/50.95%(容量),截至2025年9月底,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107.15GW/263.3GWh,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储能已经取得显著进展。

随着储能装机规模的高速增长,如何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,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。

《建议》明确提出“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和价格机制”,为储能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方向。

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新型储能支持政策日益完善,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,装机容量快速增加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新型储能行业逐步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。

“十五五”时期,将进一步完善包含新型储能、虚拟电厂在内等多元化灵活性调节资源容量电价机制,逐步构建完善的电能量市场、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。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,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协同发展,从而更好推动新型储能将有望全面公平参与各地各类电力市场交易。

此外,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还在布局未来产业部分,提出推动包括氢能和核聚变能在内的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

在线客服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