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
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?到底该怎么建设?一文搞定!


近两年,新型电力系统成了电网中频频出现的词汇,首次提出时间为2021年3月15日,意为“若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控制化石能源总量,着力提高利用效能,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,深化电力体制改革,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。”

新型电力系统也是在双碳目标之后的又一热门词汇,今年1月份,国家能源局发布了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稿》),《意见稿》的发布,让新型电力系统有了实际的概念和未来的建设方向。

那么,好好的传统电力为什么要改成新型电力系统呢?原因就在于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、清洁低碳、柔性灵活、智慧融合四大特点,其中,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,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,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,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。

随着新能源的发展,我国传统电力越来越难以支撑电网建设,从三方面来看传统电力的困难。用电侧,用电负荷持续飙升,虽采取有序的用电指令,但会对正常的经济生活造成影响;发电侧,多发恶劣天气,再加上燃料价格不断升高,加剧了部分地区的电力紧张;电网侧,新能源大量接入,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。那么怎么办呢?《意见稿》给了明确的方向。

1、新型电力系统要重点抓“源网荷储”

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势必会遭到阻力,但依然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。在这场“战役”中,储能挑起了大梁,被寄予了极高的厚望,因此,新型电力系统要重点抓“源网荷储”四大要素。

现在是多种储能技术路线并存,但竞争尤为激烈,其中长时储能的地位更高一截。长时储能具有长周期、大容量的特点,能够在更长时间维度上调节新能源发电波动,在清洁能源过剩时避免电网拥堵,负荷高峰时增加清洁能源消纳。

由于长时储能的选址受限、项目开发周期较长,即使通过现货峰谷套利、用户侧分时价差、辅助服务市场等方式交易,大多储能项目也难以收回成本。因此,目前长时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。但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,众多企业纷纷构建新型电力系统,共享储能、云储能、聚合储能等不同的商业模式、运营模式将不断涌现和实施。

2、分布式电网将进行改造

说起分布式,大家必然不陌生,毕竟它是近几年新能源项目上的热词,大家都熟悉分布式光伏,但分布式智能电网,却相对陌生,甚至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其实说白了就是基于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方式和消纳特性,以实现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就地消纳为目标的智能电网,主要领域在配电网。

《意见稿》中明确指出:未来以分布式智能电网为方向的新型配电系统形态逐步成熟,就地就近消纳新能源,形成“分布式”与“大电网”兼容并存的电网格局。

分布式光伏的大量出现,通常会以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”的形式参与电力调度,这种就属于不稳定的电源,虽然现在是“涓涓细流”,但随着不断的汇聚进入“大电网”以后会对系统平稳运行造成很大压力,也抬高了远程输配电的成本。因此,需要把无源配电网改造成有源配电网,这意味着让原来直接涌入大蓄水池的无数细流,优先进入附近的小蓄水池,谁需要就分配给谁。虽然需要新增对小蓄水池的改造投资,如电网的接入设备、用户侧自平衡的感知装备等,但节约了整体的电力资源调配成本,是很必要的。

3、推进经济效益

长久以来,国有资本在电力行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,想要有更多的资本,那么便要增加社会资本的参与度。

《意见稿》中明确指出:要建立“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”的多元化投资机制,拓展融资渠道,提供多方位融资途径。创新金融政策制度,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产品,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金融支持。

简言之,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来激励私人资本参与转型投资,如提供低成本资金、地方政府担保进行贴息等。